您当前的位置:> 心经全文
-
《心经》 玄奘译 著
《心经》在线阅读

心经

作者:玄奘译

年代:唐代

最后更新: 心经

作品简介:《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经典,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唐玄奘译,知仁笔受,共一卷,是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由于经文短小精粹,便于持诵,此经在西藏甚流行。近代又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
《食疗本草》 《词源》 《子不语》 《容斋随笔》 《大戴礼记》 《濒湖脉学》 《越绝书》 《西湖梦寻》 《大唐创业起居注》 《知言》 《药性歌括四百味》 《悟真篇》 《淮南子》 《宋史》 《鬼谷子》 《天工开物》 《三侠五义》 《阴符经》 《战国策》 《三刻拍案惊奇》 《闲情偶寄》 《明儒学案》 《九章算术》 《心经》 《颜氏家训》 《沧浪诗话》 《镜花缘》 《肘后备急方》 《老老恒言》 《千字文》

《心经》正文

心经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bō rě)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能够自由自在地观察自身佛性之奥秘的觉者,在运用大智慧深入研究生命是如何到达光辉彼岸的过程时,真实地看到,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五种因素(色、受、想、行、识)原本具有可变的空态性质,没有不可变的实体,一切痛苦灾难,都能被这一空态度脱而化解掉。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呀!所有的物质和空是没有区别的,空和物质本质没有不同;物质本身就是空,空就是物质的本身。人的受想行识也是这样。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舍利子呀!世间万物都是缘生而聚的,都是空性的。所以没有产生,也不会消散,不会被污染,也就没有洗净,不会增加,也没有减少。因此,在物质性空的理念之下,没有感受、思想、行动、意识、意念,没有作为认知的六种官能以及这六种官能对一切可以成为思想对象的事物的想象。没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也没有意识所感知到的界限。心中没有不明白、不自觉和因不明白而烦恼的影子,知直到没有老死和老死的影子,没有累积恶因所造成的苦果,没有修炼道法而成就的品位。不运用智巧去获得什么,那是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得到的缘故。菩萨因为运用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的缘故,清净的心没有一丝挂念,没有挂怀和障碍就免除了恐惧害怕,便脱离了异想天开的梦幻杂念,最终觉悟得道而成正果。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些过去、现在、未来佛,依靠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荣获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果位。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所以确认:到达彼岸的大智慧是修炼中最神圣的准则,是最光明的法器,是至高无上的真理,是无与伦比的规范。能真实而不虚妄地将全部苦难化解清除,所以要牢记“般若波罗蜜多”这句真言。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既然如此,便号召众生:去吧,去吧,大家都过去吧,到达智慧解脱的彼岸。

心经文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心经》仅供学习研究。

② 为净化网络环境,如果您发现《心经》与现有法律有抵触之处,请向我们举报,我们将及时更正,您的热心是对本站最大的支持!

③ 如果您发现作品心经有错误内容,请发短信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

④ 支持作者请到各大书店或网站购买阅读。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立刻删除相关作品。